一日三地王 “长子们”太不给“老爸”面子了
“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3月15日),在各界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单价“地王”和总价“地王”。当天,北京一日成交6块土地,总金额达143.5亿。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地王”全部为“央企制造”。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这样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也杀入地产领域。 要管楼市先管央企 冯海宁 尽管春节之前出台了 “国11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轮番炮轰房价地价,国土部再出“土地19条”,但依然挡不住“地王”,央企争夺“地王”的热情丝毫不减。这样的景象不仅让公众傻眼,就连经常为开发商代言的任志强先生也斥责新“地王”违背“两会”精神,不知道国资委如何面对舆论对央企的诟病? 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央企争夺“地王”真正可怕之处在于:一方面由于有资金优势或者有贷款优势,央企在垄断原来行业的同时,又转向房地产市场进行垄断——中小开发商生存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土地竞拍、房价制定就成了少数央企的游戏。 另一方面,央企争夺“地王”挑战楼市调控。央企一日三夺“地王”,显而易见会让楼市气氛紧张起来,开发商和购房者就会重新审视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效力会被广泛质疑,这很不利于今后的楼市调控——如果连央企都管不好,能否管好楼市让人有点担心。 尽管目前在银行信贷、土地出让等方面收紧了政策,但“地王”仍然频出,我认为大概有四个原因:一是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地产用地稀缺;二是拿地者不差钱;三是房价过快上涨所带来的暴利诱惑;四是土地出让方式存在问题。因此,遏制“地王”需要全方位出击,手段不能单一,心不能太软。 首先是让已经进入楼市的主业非房地产的央企退出楼市,禁止其他央企变相进入。目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仅有16家左右,其他央企应该退出楼市。“国11条”曾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现在看来,只规范央企投资房地产还不够,理应禁止主业非房地产的央企投资房地产。如果允许央企投资房地产,我认为只有保障房这一条路可走。 其次是改变土地出让方式。所有的“地王”都是通过“价高者得”的竞投方式产生的,这种方式优点是公平透明,但却成了“地王”的推手。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土地出让前先确定房价,地价谁出最低就给谁。我的看法是,土地出让理应采取综合评标办法,把房价、地价、房屋面积、公众评价、企业信誉等多种指标纳入其中。 有人或许认为,即便央企不拿“地王”,其他企业也会拿“地王”。但我认为,作为央企不能只盯着利润,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在公众期待房价回归、宏观层面决心遏制房价、“两会”炮轰房价、市场观望气氛笼罩的情况下,央企争夺“地王”、哄抬地价房价,显然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央企的“豪迈”是任志强们的悲哀 王石川 前不久,任志强在微博上透露,华远集团要参与北京大望京一号地的拍卖。如今,铩羽而归,任志强在微博上发牢骚:华远拍地再次以失败告终。自2001年起,华远在所有的公开拍卖中都只有失败。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只好承认自己的无能。于是转入二、三线城市希望不是凭胆量而是凭品牌取胜。而潘石屹则回应称:不是你的无能,是央企太有钱了。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前潘石屹已经在微博上称:我劝任志强不要去参加大望京一号地的拍卖,争不过人家(中国字头的公司),任总一意孤行…… 为何牛气如任志强和潘石屹者,也一个牢骚满腹,一个提前“缴械”?央企的威力为何如此之大? 央企的威力的确大,他们有的是钱,但需要追问的是,他们哪来的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发言或许可以提供答案。在今年“两会”上,张梅颖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主要的贷款给了国字头企业。“钱多得流油,就去当地王,这是老百姓绝对不能接受的。看着地王是我们的国企,我都傻了。再别提长子了,广大中小企业吸纳了2.5亿的农民工,他们是共和国的什么子?”由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抑制土地价格上涨过快,因此有网友调侃道,“共和国的长子们——央企也太不给‘老爸’面子了。” 地王频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拉高房价,这是毋庸置疑的。 也许有人会说,地价高了,政府收入高了,会有更多的钱投入给保障房建设,这未免天真。据悉,今年国家在保障性住房上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是632亿元,貌似不少,但是要知道,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15910亿元,是632亿的25倍。2009年房地产销售额是43995亿元,是632亿的70倍。因此有业内人士称:“仅仅拿出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的1/25,房屋销售的1/70来搞保障性住房,在地方对保障性住房本来就没有积极性的情况下,这种投入不要说抑制房价,就是解决少部分人的住房问题都很难。” 据报道,在社会舆论和上百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动下,二次房改已经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其核心内容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供应对象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根本目的是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在笔者看来,初衷虽好,但如果不严控当前的房价,不确保资金真正投入,这些设计就难免陷入困境,成为水月雾花。 给民众分红 请从“央企地王”开始 王旭东 我们都说纯粹的开发商很“牛”,比如,华远董事长任志强经常发出“牛人牛语”,虎年里也是“虎虎生威”。但这一回他是碰到强硬对手了,吃了别人的“下马威”,抛出了4亿元保证金参与竞买大望京村一号地,结果“空手”而归,还让同行的潘石屹调侃为“花钱买丢人”。潘石屹倒是很“自觉”,来个主动放弃,难怪任志强回敬道:“小潘已怕得连参与都不敢了,招拍挂已让小潘失去了参与的信心与勇气。” “又一个地王诞生了!”接下来就会是“房价又要涨了!”这是“房奴”的一种“蜗居反应”,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定律”。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只能说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太可观了,在高房价的推动下,房地产行业的“吸血功能”再度强化。事实上,地价房价互推已成恶性循环。土地市场竞争的热度有多高,房价就会“水涨船高”。央企“不差钱”,“10亿只是小钱”,当“地王”如探囊取物,可以预测,今后会诞生越来越多的“央企地王”。 央企当“地王”,无外乎要成就“坐地生金”——杀入房地产行业分一杯羹。没有谁会嫌自己的腰包太鼓,没有谁会嫌钱赚得太多。央企利用其自身优势,尤其是合法的垄断地位与资金实力雄厚,进入暴利的房地产业是顺理成章的,今天不发生,明天也会发生。驱利,驱暴利,是本能。我的钱我做主,央企的钱当然央企做主。其实,央企,乃至所有的国企,你们的钱不应该你们做主,因为你们是全民所有的。 全国政协委员蒋洪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实行阳光财政的提案。他认为,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全民分红,至少拿出一部分全民分红。一呼百应。关于国企全民分红的话题从“两会”延伸开来。有人说:国企全民分红是一道“彩虹”;还有人说:老百姓要捍卫国企红利的“分红权”。“央企地王”频现,那么,“央企地王”就应该“坐地分红”。抓紧时间建立健全全民分红机制,抑或是解决国企高薪的“釜底抽薪”,抑或是降低地价进而降低房价的“芝麻开门”,抑或还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三地王像三记耳光 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 15日北京进行土地拍卖,六块土地产生三块地王,这说明了什么?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非常微妙,有点特意安排——“两会”刚刚结束,立即选择拍卖土地。我们知道,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抑制土地价格上涨过快,而针对地价与房价的暴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表态要坚决反对。这产生了一个大错觉,因为政府将出台切实的措施调控房价,起码是让它稳定一年。而15日北京卖地,采取的是“招拍挂”方式,比如朝阳区大望京1号地,经过84轮激烈角逐,最后是远洋旗下的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以40.8亿元拔得头筹。据专家测算,该地块仅仅土地价值已经折合楼面价2.7万元/平方米,如果将其承诺的廉租房,限价房除去,该地块未来销售价最少4万元。如此算来,未来的北京房价是涨是跌,都明白了。这记耳光明显是扇向了盼望房价能够回落的老百姓。 “两会”期间,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曾明确表态,“调控房价,北京要下大力气带好头。”15日的“三地王”已经让北京市政府有一万张嘴都说不清了。据说,15日地王一出,北京部分房价上涨2000元/平方米。这个耳光是扇向政府吗?不是,是扇向那些预测房价将暴跌的经济学家的。北京房地产出现报复性上涨,预示着周边城市房价肯定上涨,也预示着今年房价整体上涨空间不小,所有的房价预测包括经济预测都要改写。 我不是专门研究房地产的,但我知道,以目前的市场价位,即使打压下去30%,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那么,天天鼓吹打压房价的人是在帮谁的忙呢?显然,是在帮富人的忙。我注意到,现在北京的限价房已经定价为7000元/平方米了,而且大都在远郊区。这种7000元/平方米的房子谁买得起呢?谁会买呢?开发商应该很清楚,这应该还是富人、起码是有车一族才卖得起。怎么才能使房价下跌,看来不是建多少限价房,而是鼓励普通人租房,同时尽快对购买几套房的业主征收物业税。物业税是指向谁的?很明显,就是某些与房地产商勾结的贪官污吏。征收物业税首先将实行财产公示制度,尤其是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因此说,北京一天出三地王的最后一个耳光是扇向某些贪官污吏的。 今天某些人导演了房价暴涨的闹剧,明天逼着政府出台物业税。最后会怎样?北京很可能成为中央政府房地产调控的“出头鸟”,到时候,跟着起哄抬地价的企业家也得晒晒收入表。 |
上一篇:没有了
- 震惊! 资深经纪吐槽楼市 呼吁大家慎重买房 "便宜没好货”2019-09-23
- 多温楼市销量跌暴跌,谨防破产潮来临2020-04-27
- 加拿大房价疯涨打破历史年度房价升幅记录2021-04-16
- 2020年买房或装修的加拿大人可申请税务福利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