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元/百升的汽油价格,将是2022年大温地区的常态。
2021在高油价、高房价和高食品价格的推动下,加拿大全年CPI 上涨 3.4%,12月甚至高达4.8%。这是自 1991 年以来最大增幅。
1月26日,加拿大央行行长 Tiff Macklem承认,目前加拿大的CPI 通胀水平,确实已远高于目标范围。加拿大央行一直将刚刚将通胀目标定在3%。从2021年4月开始,这个目标范围被突破了。
Tiff Macklem 预测,“2022年上半年,加拿大的通货膨胀将保持在 5% 的水平。”
物价飞涨,民众焦虑不安,而政府一再强调这是全球的锅。全球供应链不稳定、与天气相关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和能源价格高企对加拿大的通胀构成上行压力。这些因素中,许多人忽略了杜鲁多为实现政客梦想-减少气候变化,而增加的碳税政策。今年4月1日,加拿大汽油价格中的碳税将再增25%。
通货膨胀,不会平等地影响所有加拿大人,中低收入家庭最先受到冲击,因为这部分群体的收入中有更大部分用于基本生活支出。
能源价格、运输成本、海运下降以及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都会一直贯穿整个食物供应链。
近日,DALHOUSIE、GUELPH、 SASKATCHEWAN 和UBC四所大学联合发布了加拿大《食品价格报告》,该年度报告已经发布12次。报告的预测考虑了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能源、材料、通胀、货币、贸易交易、食品零售和制造业数据、消费者债务和支出,当然还有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因素。
该报告显示:2021年加拿大整体食品价格上涨范围为3%-5%;而2022年食品的上涨范围将扩大到5%-7%。事实上,大多数加拿大人的工资和薪金,是跟不上食品价格的涨幅。
1.肉通胀和消费倒退
在过去二十年里,加拿大的食品通胀指数远远超过总体通胀。加拿大《食品价格报告》显示,2000年至2020年间,居民日常食品杂货账单额,上涨了70%。2021年,一个四口之家的年度食品支出为13907加元,占比超过家庭收入10%。四口之家的计算模型中,包括一名男子(31-50岁)、一名妇女(31-50岁)、一名男孩(14-18岁)和一名女孩(9-13岁)。
5%的涨幅听上去不多,但事实上2021年,在各类食物中,肉类涨幅达到9.5%,是上涨比例最高的食品类别,其次是水果和蔬菜。食品价格上涨已开始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疫情发生的这两年,加拿大人对食品的健康、透明度和道德行为有了更多需求。在日常生活受到与COVID相关的干扰后,许多人在努力实现健康饮食和膳食管理,人们更重视饮食健康,包括饮食习惯、烹饪方法和食材。202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疫情期间,加拿大人的食物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例如,超过三分之一的被抽样的加拿大人称,自疫情开始以来,他们学会了一种新的食谱,48%的人说他们在烹饪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成分(例如,香料、蔬菜、油)。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继续扰乱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务,许多加拿大人仍在努力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管理。关于食物选择,70.5%的受访加拿大人报告说,健康是推动他们选择食物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经济条件和环境。而最近的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加拿大人称,价格上涨已开始改变他们健康饮食习惯。
BC省食品涨幅可达8%
3.央行为何按兵不动?
从2021年4月至今,加拿大的通胀指标已超出央行限定范围9个月。然而,2022年第一次利率调整窗口,央行选择了维持0.25不变。1月26日,央行发布会后,许多金融分析师在指责加拿大央行“政策失误”。2022年加拿大央行的利率调整窗口共有8次。
事实上,尽管第一次利率发布会,没有加息,但加息预期和态度非常坚决。央行行长 TiffMacklem在直播当中,清晰地传达了三点:
一,随着通胀的上升,减少货币刺激的预期被提前,金融状况从非常宽松的水平开始收紧。加拿大已决定,结束在大流行期间支持经济的紧急货币措施;二,需要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加拿大人应该期待利率上升轨道。三,尽管 COVID-19 一波又一波,重新开放经济一直复杂,但加拿大人可以相信加拿大银行将会成功地控制通货膨胀,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尽管没有加息,但央行会议之后两周,加拿大银行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已体现了货币收紧的动作。4周之后,即3月2日,加拿大的央行将大概率地宣布加息。金融分析师认为,全年加息次数应不少于5次。然而,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还有财税以及生产供应环节。据加拿大《2022食品价格报告 》显示,从供应链端来看,肉类和谷物远期购买价格成本很高。2020年末,杜鲁多政府宣布,碳税将从2021年的每吨40美元提高到2030年的每吨170美元,以减少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碳税将推动石化产品价格和运输成本更快上涨。近来,Canadians for Affordable Energy 总裁 Dan McTeague不断地在回忆,19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历史会重演吗?这个春季见分晓。希望大家关注 3 月 2 日央行加息幅度,以及4月1日碳税新政策。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